“爱要不要”是假的,破产是真的:钟薛高胜诉获赔230万元,创始人林盛直播卖红薯“认账”,还能“复活”吗
8月11日,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直播中谈及近期百果园创始人争议言论时表示:“百果园创始人的表述可能不太舒服,但没有恶意的本心,不希望任何企业成为第二个钟薛高。”
8月11日,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直播中谈及近期百果园创始人争议言论时表示:“百果园创始人的表述可能不太舒服,但没有恶意的本心,不希望任何企业成为第二个钟薛高。”
近期,百果园陷入“风暴”之中,其创始人余惠勇一句“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,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”的言论,瞬间点燃网络争议,网友纷纷吐槽“买水果还要被教育”。
对于百果园集团董事长余惠勇此前关于“水果价格高昂”的言论所引发的争议,林盛表达了自己的见解。他认为,尽管余惠勇的表述方式可能让部分消费者感到不适,但这并不意味着余惠勇本人有轻视或排斥消费者的意图。“我很难相信,作为一个大型连锁企业的领导者,他的心胸会如此狭隘。
近日,百果园董事长因“不会迎合消费者,在教育消费者成熟”言论引发争议。8月11日,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直播中谈及该事件,称“不希望任何企业成为第二个钟薛高”,并认为百果园董事长的表述虽欠妥但没有恶意。这一发声再度将钟薛高拉入大众视野。同日,钟薛高公布 “爱要不要
他不再是那个在发布会上高调讲品牌故事的人,而像是一个刚经历风暴的舵手,努力想为船体留下点警示标语。
【钟薛高创始人谈百果园事件:不希望企业成第二个钟薛高,相信无恶意】8月11日,钟薛高创始人在直播中谈及近日热议的“百果园事件”。他称永远不希望有企业成为第二个钟薛高,认为百果园表述方式让受众心里不舒服。但他不觉得百果园老大看不起消费者、嫌贫爱富,相信一把手格局
林盛认为,(百果园董事长)在表述方式上确实是让受众听起来心里不太舒服。“但你让我去说百果园的老大看不起消费者、嫌贫爱富,打死我都不觉得。能做到这样一个公司的一把手,他的格局不会那么狭隘。这个表述让大家不太舒服,但我相信没有任何恶意的本心。”
【钟薛高创始人谈百果园事件:不希望企业成第二个钟薛高,信其无恶意】8月11日,钟薛高创始人直播谈及“百果园事件”。他称永远不希望有企业成第二个钟薛高,认为百果园表述方式让受众不适。但他不觉得百果园老大看不起消费者、嫌贫爱富,相信其无恶意。
这不,钟薛高创始人也出来蹦跶了。于昨日的直播中谈及了近期的百果园事件,简而言之就是不希望再有任何一个企业成为钟薛高。与此同时他也相信百果园董事长的初衷并没有任何恶意,只是不太会表述。要是看不起消费者又嫌贫爱富的话,哪能做到如今公司的一把手呢。
林盛认为,(百果园董事长)在表述方式上确实是让受众听起来心里不太舒服。“但你让我去说百果园的老大看不起消费者、嫌贫爱富,打死我都不觉得。能做到这样一个公司的一把手,他的格局不会那么狭隘。这个表述让大家不太舒服,但我相信没有任何恶意的本心。”
格隆汇8月12日|8月8日,百果园董事长在一则视频中回应百果园的水果贵:不会迎合消费者,在教育消费者成熟。一时引发网络热议。 8月11日,钟薛高创始人在直播中谈及该事件,他表示:“我永远不希望再有任何企业成为第二个钟薛高。我觉得(百果园)在表述方式上确实是让受
2025年7月16日,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,宣告了网红雪糕品牌钟薛高的终章:因其“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”,债权人正式申请对钟薛高食品(上海)有限公司进行破产审查。这家曾估值近40亿、年销10亿元的“雪糕界爱马仕”,最终在债务泥潭
6月23日,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其“钟薛高老林”的直播间中出售6月钟薛高新品,十只装售价109元。并且,林盛还就钟薛高破产问题回应称,破产对债权人并没有太大的好处,正在与法院、债权人沟通。
相关信息显示,曾被称为“雪糕界爱马仕”的钟薛高,其子公司钟茂(上海)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被合作供应商申请破产审查,理由是“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”,目前法院已经启动审查程序。
曾经靠“天价营销”爆红的网红雪糕品牌钟薛高,在2023年被曝资金链断裂,2025年正式宣布破产清算。从66元一支的“雪糕贵族”到无人问津的破产品牌,它为何短短几年就走向末路?
便利店里的冰柜早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雪糕,从5块的老冰棍到30块的“中产雪糕”,价格一字排开,像一道门槛。
夏日炎炎,我走进深圳的一家便利店,冰柜里整齐排列着和路雪、梦龙、伊利等品牌,却不见钟薛高那标志性的瓦片造型包装。
近日,农夫山泉上线了一款碳酸茶饮料新品,取名“冰茶”,主打100%真茶萃取+充足碳酸气泡+解腻柠檬果香,每瓶规格为600毫升,包装上突出了碳酸、柠檬和真茶的结合。新品在线上首发,定价19.9元/4瓶。
一支雪糕从66元降到2.5元,一家公司从年销10亿到破产清算,钟薛高的故事里藏着中国小老板们最该听却最不愿听的创业真话。
钟薛高的衰落并非单一因素所致,而是多重危机叠加的结果,其从“网红神坛”跌落的过程,堪称新消费品牌盲目扩张与市场理性回归的经典案例。